技術文章
【JD-SFB05】【競道科技浮標水質監測設備,多參數,高精度,多型號,廠家直發,更多優惠,支持定制,更多詳細功能,歡迎詢價!】。
河道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的維護周期需結合設備損耗規律、河道環境復雜度(如泥沙含量、生物活躍度)綜合設定,核心遵循 “日常巡檢 + 定期深度維護 + 應急檢修” 的節奏;日常維護則需聚焦易受環境影響、直接關聯監測精度的關鍵部件,通過針對性保養降低故障風險。
一、維護周期:按 “頻次分級”,適配不同維護需求
根據維護內容的復雜度與必要性,系統維護周期可分為三級,確保覆蓋短期異常排查、中期部件保養與長期性能校準:
日常巡檢(1 次 / 周)
適用于快速排查顯性問題,無需拆解設備,主要通過遠程監控與現場簡易檢查完成:
遠程監控:每日通過后臺系統查看數據連續性(如是否存在數據中斷、異常跳變)、設備狀態(如蓄電池電量、太陽能板發電量、通信信號強度),若發現溶解氧、pH 等指標長期無變化或超出合理范圍,初步判斷傳感器故障;
現場巡檢:每周到現場檢查浮體是否傾斜、漂移(對比 GPS 定位與初始位置),錨鏈是否松動、斷裂,設備艙體密封是否完好(有無滲水痕跡),警示標識(反光條、警示燈)是否清晰,同時清理太陽能板表面的灰塵、鳥糞(避免遮擋影響發電效率),整個過程約 30 分鐘即可完成。
定期深度維護(1 次 / 3-6 個月)
需拆解關鍵部件進行保養與校準,根據河道環境調整周期 —— 水質渾濁、泥沙多的河道(如北方黃河支流)建議 3 個月 1 次,水質清澈、生物少的河道(如南方山區溪流)可延長至 6 個月 1 次:
傳感器維護:拆卸水下傳感器(如溶解氧、濁度、pH 傳感器),用軟毛刷蘸超純水清洗探頭表面的生物附著(如藻類、泥沙),檢查探頭是否磨損、電解液是否泄漏(如 pH 傳感器玻璃電極有無裂痕),然后用標準溶液重新校準(如溶解氧傳感器用飽和氧水校準,pH 傳感器用 4.01、6.86 緩沖液校準);
設備艙體與供電系統維護:打開防水艙門,檢查接線端子是否松動、氧化(用砂紙打磨氧化部位,重新緊固),清理艙內灰塵與冷凝水(避免短路),測試蓄電池容量(若剩余容量低于額定容量的 70%,需補充充電或更換),檢查太陽能板接線是否牢固、表面有無劃痕(影響透光率);
采樣與傳輸模塊維護:清理自動采樣器的管路(用清水沖洗,避免殘留水樣變質堵塞),檢查采樣瓶是否破損、密封是否完好,測試數據傳輸模塊(如 4G / 衛星模塊)的信號強度與傳輸穩定性,重新配置傳輸參數(如調整數據上傳頻率)。
年度全面檢修(1 次 / 年)
屬于系統性維護,需聯合設備廠商或專業運維團隊,對系統進行檢測與升級:
核心部件性能檢測:將傳感器、數據采集儀送至實驗室,按國家計量標準進行精度檢定(如 COD 傳感器需對比實驗室分析值,誤差超 10% 則更換),測試錨鏈抗拉強度(若銹蝕嚴重、抗拉值下降 20% 以上,需整體更換);
系統功能升級:更新后臺軟件版本(修復漏洞、新增數據統計功能),升級傳感器固件(提升抗干擾能力),根據全年運行數據優化預警閾值(如針對汛期水質變化特點,調整溶解氧預警下限);
環境適配調整:若河道水文條件發生變化(如水位常年下降、水流加快),重新調整浮標吃水深度、錨鏈長度,必要時更換適配性更強的部件(如水流加快則更換高強度錨碇)。
二、日常維護重點部件:聚焦 “易損耗、高影響” 部件
日常維護需優先關注直接影響監測精度與系統穩定性的部件,這些部件因長期暴露在水中或受環境侵蝕,故障概率更高:
水下傳感器:監測精度的 “核心載體”
傳感器是最易出問題的部件,需重點關注三點:
防生物附著與堵塞:溶解氧、濁度傳感器的探頭易附著藻類、泥沙,每周需用軟布擦拭,每月用稀釋的次氯酸鈉溶液(濃度 0.5%)浸泡 5 分鐘(殺滅附著生物),避免探頭被覆蓋導致檢測值偏差;對于氨氮、COD 等需抽取水樣的傳感器,需每日檢查采樣管路是否堵塞(通過后臺查看采樣泵工作電流,電流異常升高則說明管路堵塞,需用清水沖洗);
電解液與探頭壽命:pH 傳感器的電解液每 3-6 個月需更換(電解液消耗會導致測量精度下降),溶解氧傳感器的膜片(滲透氧氣的關鍵部件)每 6 個月更換 1 次(膜片老化會導致響應速度變慢),更換時需確保新膜片無氣泡、密封完好;
校準頻率:即便無異常,每 1 個月也需用標準溶液對傳感器進行一次單點校準(如用 pH=6.86 緩沖液校準 pH 傳感器),確保數據準確性,避免因漂移導致誤判。
供電系統:持續運行的 “能量保障”
供電系統故障會直接導致系統停機,需重點維護:
太陽能板:每周清理表面灰塵、樹葉(尤其在落葉季節),每 3 個月檢查接線端子是否氧化(用凡士林涂抹防止銹蝕),觀察太陽能板有無裂紋(若有則及時更換,避免進水短路);北方冬季需在降雪后及時清理積雪,防止積雪遮擋影響發電;
蓄電池:每月通過后臺查看蓄電池電壓(正常電壓范圍 12.5-13.5V,低于 12V 則需充電),每 3 個月檢查電池艙內的溫度(避免超過 40℃,高溫會縮短電池壽命),每年檢測一次電池容量(容量低于額定值 70% 需更換),更換時需選擇同型號、同品牌的蓄電池,避免新舊電池混用導致充放電不均衡。
錨定與浮體:系統穩定的 “基礎支撐”
浮體與錨定系統決定設備是否會漂移、傾斜,需重點檢查:
錨鏈與錨碇:每周檢查錨鏈是否松動(若浮標位置偏移超 10 米,需重新緊固錨鏈),每 3 個月檢查錨鏈連接處的卸扣是否銹蝕(用防銹漆涂抹),每年潛水檢查錨碇是否移位(尤其在汛期后,水流沖擊易導致錨碇松動);
浮體與艙體:每周檢查浮體表面是否有破損(若有小孔,用環氧樹脂膠修補),每月檢查設備艙體的防水密封圈是否老化(密封圈變硬、開裂則需更換),避免雨水、河水滲入艙內損壞設備;浮體上的警示燈需每月測試一次(確保夜間正常亮起,避免船只碰撞)。
數據傳輸模塊:數據反饋的 “關鍵通道”
傳輸模塊故障會導致數據無法上傳,需重點維護:
天線與信號:每周檢查 4G / 衛星天線是否松動、傾斜(天線角度偏移會導致信號減弱),若信號長期低于 - 100dBm,需調整天線角度或更換高增益天線;衛星模塊的 SIM 卡需每 6 個月檢查一次話費 / 流量(避免因欠費導致傳輸中斷);
傳輸模塊狀態:每月通過后臺重啟一次傳輸模塊(清除緩存,提升穩定性),檢查模塊指示燈是否正常(如 4G 模塊的信號燈常亮則正常,閃爍則說明信號異常),若模塊頻繁掉線,需檢查接線是否牢固或更換模塊。
綜上,河道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的維護需 “按周期規劃、按部件聚焦”,通過高頻次巡檢及時發現問題,定期深度維護延長部件壽命,同時重點保養傳感器、供電系統等關鍵部件,才能確保系統長期穩定運行,為河道水質監測提供可靠數據。